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公司(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操纵命运及被操纵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24    次浏览

享誉全球歌剧界的两大俄罗斯重量级明星涅翠柯和瓦罗斯托夫斯基演唱威尔第名剧《游唱诗人》。如果有人要举出最典型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大概有不少歌剧迷会想到威尔第的名作《游唱诗人》。这不止是因为旋律动听,咏叹调、二重、三重唱、大合唱,应有尽有,多首曲子朗朗上口,还因为场面热闹,人物极其传奇,充满热情,再加上故事离奇到难以置信的程度。故事的楔子发生在第一幕以前约二十年的时候。老陆那伯爵在襁褓中的次子病了,迷信的伯爵与民众咎责于一吉普赛女人的诅咒,因此将她处以火刑。吉普赛女人的女儿阿簇且娜为报复,偷走了伯爵的小儿子,打算把他丢到火里烧死,却因为目睹母亲受火刑,一时神智昏乱,竟错把自己的儿子投入火中。阿簇且娜只好把伯爵的婴儿当作自己的亲子抚养,取名“曼雷克”。伯爵临死要求继位的长子即新的陆那伯爵,必须要找回弟弟。歌剧的时代背景是中古时代阿拉冈国(现西班牙)争夺王位的内战。陆那伯爵爱上贵族少女丽诺拉,但是丽诺拉爱的是游唱诗人曼雷克。曼雷克的真正身份是叛军的将领,而陆那是保皇军的将领。两人在丽诺拉窗下相遇。情敌相见,分外眼红,自然兵刃相向,决斗的结果陆那不敌倒地,但曼雷克却手下留情,放他一马。曼雷克在战事中受了重伤,被阿簇且娜救回治愈。同时丽诺拉接到曼雷克伤重不治的误传,决定出家为尼。陆那带兵到修道院打算劫持丽诺拉,正好曼雷克亦闻讯赶到,制服陆那,带走了丽诺拉。阿簇且娜被陆那手下拘捕,被认出是当年偷走老伯爵次子的吉普赛女人,被判火刑处死。此时陆那军已抵达曼雷克防守的城堡。曼雷克闻讯出城救母亦被俘,与母亲一同被打入死牢。丽诺拉答应身许陆那以换取曼雷克活命,却私下预服毒药。丽诺拉去探监,恳求曼雷克快走。但曼雷克猜到她付出的代价,愤然拒绝。陆那走进大牢时,发现丽诺拉毒药正发作,死在曼雷克怀中。他在盛怒下命令将曼雷克立刻推出斩决。之后,阿簇且娜告知陆那,他亲口命令处死的人正是他寻找多年的弟弟。她终于藉陆那之手报了仇。《游唱诗人》在威尔第中期作品中是与《茶花女》《弄臣》鼎足而三的杰作。热闹的盛大场面,沸汤般的情节,优美抒情的咏叹调,高技巧、节奏明快的歌曲,直达高C、热情奔放的男高音,气势雄伟的大合唱,名曲如《铁砧合唱》几乎人人能哼上几句。如果运气好,碰上出色的歌手,那真是听觉的飨宴,歌剧迷无不听得摇头摆脑,大呼过瘾。难怪在去年至今年全球有二十四个歌剧院演出此剧,包括大歌剧院如芝加哥、威尼斯、布达佩斯等。可是此剧虽然是大悲剧———四个主角死了三个,第四个则遗憾终身,但被剧情感动下泪的观众极少,甚至有人嘲笑故事太浪漫荒唐,不合事实和情理。 剧中三个年轻人都是毫无理智、完全受感情支配的人,尤其是男女主角,都是为爱情赴汤蹈火、至死不悔。曼雷克不顾危险和身负重任,假充游唱诗人,到敌方城堡去会情人,最后为救母而白白送死。丽诺拉不顾自己的身份,爱上敌军将领,最后自杀殉情。自杀在天主教是重罪,在中古时代尤是。陆那每见到情敌就怒发冲冠,不顾一切上前拼命,而且闯入修道院劫持修女,根本视律法如无物。此剧的中心人物是阿簇且娜,她操纵其他三人的命运,而她自己亦被命运玩弄。她虽是剧中唯一有点个性的人物,可是性情有点过分,奇怪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真的有人会糊涂到误把自己的儿子投入火中?难道她是千度的近视眼?养子长大参加叛军,她难道不知道?如果她明知曼雷克和陆那为敌,为何还要跑到陆那营中自投罗网?她既然深爱曼雷克,为何不早说明曼雷克是陆那亲弟,挽救他的性命?最简单的解释是,阿簇且娜有点老糊涂或者神志不清。可是她并不老,从剧情猜测约只四十岁上下。此外威尔第曾特别说过,她并没有精神失常。主宰她心态的只有两个:为母亲复仇和对养子的母爱。我们对她奇怪的行为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她对复仇的执着超过其他一切情感和意念,包括对曼雷克的母爱。也许是她教曼雷克投入叛军以便与仇人的儿子陆那敌对。但是见到叛军节节失利后,她不得不采取牺牲自己的下策———故意自投罗网,好让曼雷克因救她被捕。她隐瞒真相,导致陆那杀死亲弟,并赔上自己一条命,只是为了让陆那遗憾终身。这是她唯一能做到的对陆那的伤害。曼雷克不过是她手中的一枚棋子,她一生唯一的目的只是为母亲复仇。故事真的过分荒唐吗?现代观众忘记歌剧的背景是在中古时代的西班牙,而在那个时代,剧中的情节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歌剧故事大概发生于1410年到1413年间,因为那是武海尔(今加泰隆尼亚)伯爵海枚起兵争阿拉冈王位的时候,而曼雷克正是海枚手下爱将。真实历史上的海枚手下并无叫曼雷克的将领,倒有个支持他名为“陆那”的贵族。大概原来舞台剧的作者古帖里斯(1813■1884)嫌陆那的名誉不好,所以故意张冠李戴,把他送给了敌军。国有内战的时候,兵荒马乱,倒霉的多是老百姓。吉普赛人在欧洲本来就是次等国民,至今仍受歧视。阿簇且娜和她的母亲的确有可能轻易遭人扣上个“女巫”的帽子而送上火刑柱的。烧死女巫在中古的欧洲稀松平常,圣女贞德就是在1431年以女巫的罪名被烧死的。游唱诗人也是于史有据的。云游四方的吟唱诗人在十二世纪初发源自法国南部,此后迅速传到邻邦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成员有贵族、平民与穷骑士。古代欧洲实行长子继承制度,幼子常沦为没有爵位和产业的骑士,必须服役于有领地的国王或公侯,靠战功赢得自己的爵位和领地。唱词多为歌颂骑士式的爱情,即所谓的“宫廷式爱情”,为柏拉图式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游唱诗人在十三世纪时发展到顶峰,但在十四世纪鼠疫肆虐欧洲时渐渐式微。化装游唱诗人的曼雷克最能代表典型的骑士精神。他对主人忠贞,对母亲孝顺,对丽诺拉的爱情也是纯洁的骑士之爱,对敌人也宽大———他曾饶了陆那一命。他的人格可说是完美无瑕,但最后却死得糊里糊涂,连自己的身世都不知道。威尔第想告诉我们,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我们都是命运之神的玩物。